1、“舍生取义”古今谈孟子曰:“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2、”这就是说,“义”高于一切。
3、为了“义”,“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”;为了“义”,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(资料图片)
4、 古往今来,纷纷世事无穷尽。
5、为这至高无上的“义”,“虽蒙斧钺汤镬,诚甘乐之”者不胜枚举。
6、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。
7、苏武被扣于匈奴后,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,后以严刑威胁。
8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,宁死不屈。
9、匈奴贵族无计可施,便“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”。
10、苏武则“掘野鼠,去草实而食之”。
11、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,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,不屈节辱命。
12、他出使时正值壮年,待其归汉之时,已是须发皆白。
13、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。
14、 东汉末年,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被视为国贼。
15、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,忠汉室,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。
16、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,却不慎泄露了天机。
17、曹操命人痛打吉平,逼他招出何人指使。
18、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,后撞阶而死。
19、在罗贯中笔下,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。
20、 清末,戊戌变法失败后,康有为、梁启超逃往日本。
21、谭嗣同是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”。
22、他坚信“不有行者,无以图将来;不有死者,无以酬圣主”,泰然赴死,留下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的名句。
23、 苏武、吉平、谭嗣同三人,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,直至献出生命。
24、他们这样做,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,他们舍生而取的“义”,只能是忠义。
25、 随着历史的发展,“义”字已不再代表“忠义”,而有了新的含义。
26、 黄花冈起义时,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、洒热血。
27、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,与清兵浴血奋战,中弹被俘,从容就义。
28、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,冲锋在前,弹尽力竭,后被俘,英勇牺牲。
29、 解放前,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,经济趋于崩溃,洋货充斥市场。
30、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,被称为“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”。
31、 如今,我们生活在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时代里,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去“尽忠”,也不会像烈士在腥风血雨中献身。
32、那么,舍生取义于我们又是何意呢? 有人会说,如今这“义”字,既非“忠义”,又非“正义”,而是“义气”。
33、说起义气,自然会联想到“刘关张桃园三结义”。
34、他们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”。
35、关羽死后,张飞难以抑制悲痛,借酒消愁,鞭挞士卒,命其连夜赶制孝服,结果招来杀身之祸。
36、刘备发誓要踏平江东,不顾诸葛亮等人劝阻,率举国之兵讨伐东吴,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,几乎全军覆没,他本人也命丧白帝城。
37、刘备和张飞为义气而丧失理智,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。
38、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,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,但“舍生取义”并非离我们而去。
39、“舍生”已不限于舍弃生命,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。
40、“取义”也已不限于正义,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。
41、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,虽不像先前的义士、烈士那般气壮山河,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。
42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
43、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,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。
44、 时代呼唤这种精神。
45、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的扎根,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,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